泸州行测

首页 > 泸州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四川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中的统计术语之指数

泸州华图 | 2014-08-29 14:27

收藏

资料分析中的统计术语—指数
华图教育  任晓静

         

  【备考群】19660178

  【笔试辅导班】泸州华图2014年下半年省考笔试辅导课程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滨江路一段佳乐大厦10楼华图教育(肯德基楼上)

  【电话】:0830-2288946

  【乘车路线】:西南商贸城坐公交到江城、水井沟或者枇杷沟站,步行至佳乐广场

        指数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统计术语,按照严格定义,指数是指统计中反映各个时期某一社会现象变动程度的相对数,通常指报告期数值对基期数值的比值。相信大部分非经济类考生在看到这个定义后会感到不易理解。想要讲好此类难以理解的概念,必须要打破其与学员之间因专业知识所造成的鸿沟,因此,我们应该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要把陌生的、遥远的专业术语拉近到考生的身边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书本上的概念应用到生活中去。在讲解指数时,选取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很好的方法,可以选择代表性的肉、菜、住房三个方面的消费来举例,分别找出两个不同时期它们的价格,然后进行分析比较,考察这两个时期CPI的变化情况。因为这些价格都是生活中的价格,所以学员会认为很贴近自己的生活,从而愿意进一步了解。
       2、能浅显易懂地讲明白问题
       可以问学员“我每个月吃多少斤肉啊?”部分学员因为不怎么做家务,所以对这个概念不是太了解,有可能会喊出每月50斤,甚至100斤的巨大数字,此时,其他同学心里已经产生疑惑“吃这么多?”为了肯定他们的疑惑,老师应该借坡下驴,问一句“老师是饭桶啊?”这样,老师就能够引导着学员走向轻松的课堂氛围,大家也能够哄堂大笑,笑过之后,再告诉大家,每个月吃肉10斤、20斤就已经可以了,从而把肉的数量也确定下来,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的课堂效果比较不错。反复几次,不仅把肉、菜、房的消费数量和消费价格确定下来,更是能够把总消费价格确定下来。具体如下表所示(以西安的物价水平为例):
消费种类及数量 2006年7月 2012年7月
肉(20斤) 7元/斤 (共140元) 15元/斤(共300元)
菜(50斤) 2元/斤(共100元) 4元/斤 (共200元)
房(1间) 500元/间 850元/间
消费总价 740元 1350元
        在得出总的消费价格后,例如2006年7月和2012年7月的消费总价格分别为740元和1350元,设问“与2006年7月相比,2012年7月的消费总价格增长率是多少?”此时,学员必然会考虑用来计算,然而发现很难,此时,老师可以讲解,给基期2006年7月的消费总价赋予一个指数100(如下表所示),再给现期2012年7月的消费总价赋予一个指数X,然后再把指数的运算规则告诉学员,在黑板上写清楚。
消费种类及数量 2006年7月 2012年7月
肉(20斤) 7元/斤 (共140元) 15元/斤(共300元)
菜(50斤) 2元/斤(共100元) 4元/斤 (共200元)
房(1间) 500元/间 850元/间
消费总价 740元 1350元
消费总价的指数 100 X
        即:每个时期的实际值与其指数相比较都是相等的。则有
 
        解出,填入表内X处。再告诉学员实际值与指数的增长率是相同的。
此时再问前述问题,即“与2006年7月相比,2012年7月的消费总价格增长率是多少?”学员便可一口答出增长率为82%。趁热打铁再问“消费者物价指数指数是不是指示了消费者消费总价格的变化情况?”,学员必然会回答“是!”此时,学员已经了解了指数这个陌生的概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