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泸州教师笔试参加什么时间报名?四川省教师公开招聘2022年将于3月下旬起开始发布公告,由于每个地市公告发布时间不同,报名时间也会不同,笔试时间统一为5月下旬举行。
四川华图教师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历年四川教师招聘公告及岗位表,大家可参考查看。
▼四川教师历年公告|岗位表|考试时间▼
推荐>>2022四川教师公告预约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热门图书题库
推荐>>四川教师公招精讲刷题网课
——历年泸州教师笔试公告——
年份 | 公告发布时间 | 考试时间 |
2021下半年 | 10月14日始 | 12月4日 |
2021上半年 | 4月1日始 | 5月29日 |
2020下半年 | 10月23日始 | 12月5日 |
2020上半年 | 4月29日始 | 7月18日 |
2019下半年 | 10月18日始 | 12月7日 |
2019上半年 | 3月12日始 | 4月27日 |
——泸州教师笔试报考条件——
报考者应同时具备的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2)身体健康,体检合格,能正常履行招聘岗位职责。
(3)具备本公告具体招聘岗位要求的条件和资格(详见《岗位和条件要求一览表》)。其中,报考者本人有效学位证上的学位,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位”资格要求相符;报考者本人有效的毕业证所载学历和所获专业名称,应与拟报考岗位的“学历”和“专业条件要求”两栏分别相符。
(4)委培、定向毕业生,须征得原委培、定向单位同意。
特别提示:不符报考条件者,请勿报考,否则取消报考或聘用资格,责任由报考者自负。
——泸州教师笔试笔试科目——
招考地区 | 考试科目 |
省直属、自贡、乐山、成都、资阳、巴中、凉山、遂宁、内江、南充、广元、眉山、达州 | 《教育公共基础》 |
德阳、泸州、雅安、绵阳 | 《教育公共基础》+《职业倾向素质》 |
广安、阿坝 | 《教育公共基础》+《学科专业知识》 |
宜宾 | 《教育公共基础》+《心理素质测评》+《专业科目》 |
1.数学老师就应该具有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教授技能,同时还应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这属于老师专业知识的( )。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操作性知识 D.一般性知识
2.关于心理测验的作用,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
A.测验能解决所有问题
B.人格测验侵犯人的隐私,因而是无用的
C.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
D.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不是完整的
3.古希腊圣贤柏拉图认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的目的也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决定,教育的好坏也只能依据教育是否能为社会的发展与稳定服务。柏拉图的这一观点属于(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教育论
C.个人本位教育论 D.教育无目的论
4.初三学生李朋不爱学习,学习成绩经常拖班级后腿,老师和家人都觉得这孩子很笨。但据其同班同学反映,李朋喜欢捣鼓机器人,曾获得机器人大赛一等奖,能灵巧地帮女同学修好断掉的发卡,也是班里的义务电工和桌椅板凳修理工。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B.在众多智力中,逻辑—数理智力最重要
C.学生的智力结构有好有坏,教学应该使学生的智力结构更加合理
D.只有所有智力都好的学生,才能全面发展
5.当一名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压力时,他可能会对班级内学生的求助变得冷漠、麻木,不能热情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这属于教师职业倦怠中的( )。
A.情绪衰竭 B.去人格化
C.低个人成就感 D.自我封闭
- 答案及解析:
- 1.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本体性知识。教师的知识素养包括:(1)本体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法等相关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具体地说,这种知识就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4)文化知识,指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具体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知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题干中的教师需要了解本学科的各方面相关知识符合本体性知识的含义。故本题选A。
- 2.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测验的作用。我们在运用心理测验时要树立正确的测验观,要认识到以下几点:(1)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2)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3)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基础不够坚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心理测验包括一般能力测验(包括智力测验、创造力测验等)、人格测验(包括兴趣测验、态度测验、价值观测验等)以及教育测验。因此,B和C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
- 3.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题干中柏拉图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依据社会的需求来定,符合社会本位论的观点。故本题选B。
- 4.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智力类型,哪种智力发育得好都可以获得发展,取得成功。教师要找到学生的优势智力,因材施教。故本题选A。
- 5.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玛勒斯等运用量表形式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耗竭感、去个性化、低个人成就感。其中,去人格化又叫去个性化,是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和忽视的态度。去个性化的教师表现为减少接触或拒绝接纳学生;对待有些学生像对待没有生命的物体一样;用带有蔑视色彩的称谓称呼他们;用标签式语言来描述个别学生。题干中的描述符合去个性化的概念。故本题选B。